服务承诺





51Due提供Essay,Paper,Report,Assignment等学科作业的代写与辅导,同时涵盖Personal Statement,转学申请等留学文书代写。




私人订制你的未来职场 世界名企,高端行业岗位等 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




论文写作中如何善用幽默
2015-08-10 来源: 51due教员组 类别: 写作技巧
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,人们常常会说不要用幽默来表达观点。虽然这个告诫用心良苦,但完全不用幽默又不太合适。幽默是有效的沟通方法,而写作学术论文本就该懂得运用各种沟通方法。本文将说明如何用适当的方式,在学术论文中有效运用幽默,希望可以帮到大家。
写作严肃文章有一条清楚的规定-不要假装风趣。这条忠告是有道理的,假装风趣确实不聪明。喜剧演员如果曾经因为幽默失灵在台上尴尬不已,都可以告诉你,最讨厌的莫过于和观众失去交流。学术论文的观众只有一位,而且评论起来比喜剧观众更不留情。所以,如果幽默不是你的强项,不要硬塞给教授,但如果你真的擅长写作幽默风趣的文字,就尽管写吧。
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否风趣(当然就是有些人会搞不清楚),但有幽默感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能运用自如,他们可能开太多玩笑,而任何好事情一旦过头往往就成了坏事。他们想逗人笑的时机不对,有时显然严肃正经比较好。有时他们也可能把玩笑开得太粗俗或变成一场闹剧。写作学术文章如果犯了上述毛病,就绝对写不出优秀作品。所以除了幽默本身必须仔细构思,运用幽默的场合也要好好思考。
比起喜剧表演,写作学术文章时更难拿捏下笔诙谐的适当时机,因为学术文章的宗旨不是讨好读者,而是沟通重要的观点。如果幽默会分散读者对文章脉络的注意力,那就对论文有害无益。因此,写论文时如果要运用幽默,一如在其他场合运用幽默一样,时机最重要。诙谐妙语就像其他的写作技巧,必须沿着文章理路自然融入,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要说服读者接受文章的结论。
你听过一个笑话吗?有个喜剧演员当了外科医生,结果病人都笑得阖不拢嘴(译注:这个笑话用了双关语,原文He left his patients in stitches,stitches 有缝线的意思,「in stitches」指笑得停不下来)。如果听的人知道口语词「in stitches」是让人爆笑不止的意思,那这个笑话就很好笑。如果听的人不知道,就会看不懂原本的幽默,而看不懂绝对算不上学术论文的优点。因此,写作时如果要做幽默的比喻,要确定这种表达一般人都看得懂,或至少用的口语,打分数教授看得懂。看不懂的幽默,比沉闷的表达还糟糕。
更重要的是,穿插诙谐的题外话或意见时,一定要能加强叙述、产生动能,并增强逻辑。如果一项都做不到,就会造成反效果,让人读得慢且充满挫折。如果作者发现内容不够生动有力,决定运用幽默笔法好给文章一点活力,这个决定其实不太明智。最好的选择应该是重写整篇文章,让文章更有生气。幽默必须能同时让文章更生动,并且能推展文章要旨。
因为幽默本来就有滑稽好笑的一面,所以运用时必须深思熟虑。学者钻研学问是很慎重的,做学问是件认真且有收获的工作,简单来说,不是件开玩笑的事。因此,幽默如果给人随便或轻浮的印象,就不适合学术著作。写作时运用幽默等各种有效的沟通技巧,的确有可能失败。不过如果成功了,就能展现娴熟有力的沟通能力,受同侪和教授称道。
学术文章几乎不许运用幽默,因此很少看到幽默。新手作者都听过这个建议-应该说是严格的告诫-不要运用幽默,因为幽默是个困难的沟通技巧。这个理由很合理。因此许多新手作者在磨练成长中,从来不曾在文章里穿插风趣或轻松幽默的文字,完全和幽默保持距离,实在很可惜。至于愿意在论文里运用幽默的人, 尽管只是轻描淡写,好像也同意不该用幽默一样,但却因为表达清晰生动而能获得教授青睐。
举例来说,描述实验室里老鼠的行为时可以平铺直叙:「老鼠闻了加药的糖,鼻子对注入药物的方糖起反应,然后回到笼内」。这段描述还可以,但不如下面这段:「老鼠嗅了嗅方糖,打个喷嚏,转身离开」。这段描述完全不轻浮、滑稽,也不会分散专注力,但意象能吸引读者,呈现出一只蹦蹦跳跳、打喷嚏、转身跑掉的老鼠,让人忍俊不禁。
如果作者不够严谨,可能会写得太过火:「老鼠似乎怀疑糖里藏了米奇,转身,跑向米妮。」这个迪士尼卡通米奇米妮鼠的譬喻尽管可爱又机智,因为「米奇」(mickey)也指偷偷下了药的食物饮料,但用在这里却斧凿太深,结果让读者分心,干扰叙述而非让叙述更流畅。幽默不该用得太频繁,而且绝不能太过火,否则读起来既不有趣也发挥不了作用。
喜剧演员或有幽默天分的人平常聊天时很有趣,因为他们说的话让人意想不到。如果心里原本预期听到某件事,但意外地听到另一件事,便会有反应。有些研究人员探索大脑如何对意想不到的刺激反应,证实一般人都观察到的事实:意外能激发大脑注意刺激,可促进学习。幽默让人意想不到,因此写作学术文章时,不应排斥用幽默来刺激读者、和读者交流。
然而,有些人沟通时无时无刻都想表现幽默,反而会妨碍交流、适得其反,因为他们的行为太容易预料了。沟通时,「出人意表」和「不出所料」作用刚好相反,听众或读者如果觉得接下来会出现诙谐笑料或风趣转折,就会像秃鹰一样等着,如果幽默不够活泼就会遭到吞噬。同样的,写学术文章一再固定表现幽默,那就是在自讨苦吃。所以要出其不意,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加入几句精心挑选、风趣诙谐的话,这样就能收服读者的心。
教授或指导教授读到穿插的笑话会有适当的反应,读起文章很快会更加投入、更轻松愉快。要有这种效果,幽默必须出乎意料、令人精神一振,也不会转移读者对观点的注意力,并和前后文融合得天衣无缝。幽默要表达地自然,并彻底结合文章的走向脉络。如此一来,读者会受生动的文句打动,但不会停下来思索打动他的是什么。
